竞争,是对未来自己的祝福
高中时候,我们迎接过一批美国来交流的学生。
他们在和我们一起待了将近一周,我和其中的一个学生聊天,她问我:“为什么你们可以连续那么久聚精会神地学习?为什么你们数学水平那么高?为什么你们从早学到晚还不累……
我只能回答:我们也很累,只是因为竞争很激烈,如果想上好大学,就必须玩命学。
我当时想:要是我生在美国就好了,不用千军万马地过高考独木桥。随便学一下就好,还可以发展学习外的各种技能才艺…从此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岁月静好......
很多年过去了,直到我自己去过很多国家;深度到欧美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了解、学习;又因为工作关系,得以窥探到教育政策和体系的制定,才意识到当年自己的天真:
在世界上任何的一个角落,好东西都是非常稀缺的——无论是名校的录取通知,还是好的工作机会。一旦你瞄准的是一个好东西,那么“捡漏”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,一定会有无数人和你竞争。
竞争会给你带来压力,求而不得的奋斗过程会让你特别痛苦,但竞争也会迫使你不停奔跑、不断提升——即便你不是最优秀的那个,拼尽全力也没有争取到最初设想的东西,但不断奋斗的你,一定能获得相对多的收获。
换句话,即使“最好”的那样东西不一定能归你所有,但“次好”的东西却非你莫属。
有次我面试了一个候选人,觉得不错,唯一的顾虑是她的从业经历非常曲折。
她解释:“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末位淘汰制,压力实在太大了,做梦都是没完成指标的梦;所以没到两年家里就托关系进了第二家事业单位,说特别舒服,大家都是各做各的,也没有啥竞争,反正熬够年头就行了...”
“可你才干了9个月又出来了。”
“是啊,闲的我心里都毛了...其实我第一个月就已经崩溃了,但因为是托关系才进来的,所以又熬了大半年,实在受不了了,还是辞掉了。”
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,并不是因为我有一模一样的经历。而是因为这种感受,其实会间歇地不停出现在每个人的心里:有时候尽管你自认为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,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愿意在无所事事中消耗自己。
实际上,我们总是希望能在“产生价值”和“消耗价值”之间,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。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,恰恰就是那个驱赶着我们向更好的自己奔去的“胡萝卜加大棒”。
我的好朋友是北外英语系毕业的,经常能接到一些出入大场面的翻译私活。
有次去一个活动为一个新晋的电影女星做翻译,回来后特别感慨:“你知道么,她在后台一直特别特别紧张,话都有点说不利落了。就那么几句话,翻来覆去地不停地说。” “还有她那头发,简直是偏执狂!耳朵旁边那一缕,是放在耳朵前面,还是夹在耳朵后面,来来回回调了几十次!”
平时看电视和娱乐新闻里的那位影星,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,谁想到还有这样紧张、偏执的一面。因为影视圈是一片红海,说是沙场也不为过,自然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全力以赴。
无论是学业里,还是工作中,甚至在生活上,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符合想象的“随随便便”成功者。可能有人就是有能力把许多事情做到“举重若轻”,但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如同看上去那样轻松。
我们就像走在公共道路上的行人,总有人和你目的地相似或相同,这使你不得不产生压力,调整步伐。反之,如果一件事完全不用任何竞争、就像真空一样的氛围,那么反而要多加担心了,很有可能说明你追求的那个东西其实没什么价值。
竞争令人痛苦,但竞争是对未来自己莫大的祝福。
遗憾的是,这种祝福有滞后效应,要到很多年后,再回头的时候才能意识到。
没有人能轻松成功。大部分平凡的人,都是一边希图过上安逸舒服的日子,但同时又会有隐隐约约的不安,担心这样的安逸舒服有朝一日会横生变故,或者再也消受不起。
这种不安往往是正确的。
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茫然不觉中打拼、收获,或者享受和消耗。并不存在这样的一个真空,你可以完全安逸地坐享其成。
正如茨威格说的:“那时候还年轻,不知道所有命运馈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”。
我们向命运缴纳的所有的努力与汗水,全都是税费和入场券,后面藏着的,将是自己从未想象过的回报。
来源: 微信公众号“温言”
本期编辑:任晓蓉、苏美男